0925~0929 幸福學分班 專訪名單

 





































 日期

 




      

 




 

 




 0925

 




台灣人物

 




幸福

 



看台灣臉譜人

 



發現台灣溫馨勵志小故事

 




 0926

 




圓神出版

 



主編 賴良珠

 



 

 




幸福書廊

 



分享五座燈塔教我的事一書

 



溝通的五個關鍵

 




 0927

 




久石文化

 



執行總編輯 陳文龍

 



 

 




幸福儲值卡

 



分享別當正常傻瓜

 



別當消費冤大頭

 




 0928

 




素人藝術家

 



謝麗香

 



 

 




幸福大補帖

 



分享玩建築的女人一書

 



建築的藝術創藝

 




 0929

 




天主教修女

 



李惠蘭

 



 

 




幸福講義

 



瘋狂修女的關愛世界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用這句話去問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同事,他們的表現大同小異:先愣一下,接著緊鎖眉頭,沉思半晌,然後點頭復搖頭,最後未置可否地笑一小,匆匆離去;也有的不答反問:“你幸福嗎?”

 



“我很幸福呀。”我女兒說,“我在學校有老師愛著,有書讀著,在家裡有爸媽疼著,有電腦玩著,所以我感到我很幸福。” “你覺得爸爸幸福嗎?” “您當然幸福了。您有女兒寵著,有我媽守著,有班兒上著,一般工資獎金髮著,大名兒還經常上一上報紙雜誌,最重要的是還有那麼多天那地被的朋友,您都幸福到天上去了……”女兒掰著手指如數家珍,而我的思緒早已倏然飛散。我想到了很小的時候聽過的漁夫的故事:說旅遊者在海邊遇到一個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漁夫,就說,你為什麼不無出海捕魚?你可以捕很多魚,然後賣掉,買一艘大船回來,買了大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呀,然後繼續賣掉,等攢下很多錢後,你可以買一座很大的莊園,置一大片肥沃的田產,娶一個漂亮的太太,雇許多能幹的僕人……再然後呢?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這兒睡覺了。那您看我現在正在幹什麼呢?漁夫笑瞇瞇地望著遊客說。故事還可以繼續編下去,譬如遊客繼續教育漁夫,說那時的睡覺和現在的睡覺雖然形式一樣,但其內涵和感覺是有本質的不同的。

 



而我想說的是,也許漁夫心中的幸福底線,僅僅是“知足者常樂”。我的父母至今仍生活在河南老家的偏遠村莊裡。雖然兩位老人都年事已高,卻不願到兒女生活的長沙、深圳、北京等到城市去,而且堅決不放棄名下的幾畝田地,依然勞作不輟。他們的最大驕傲就是把生養的四個兒女都培養上了大學,有了“出息”,而到了需要兒女們贍養的年紀,他們卻拒絕勞資兒女的義務,繼續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對於他們來說,幸福的底線只有四個字:心裡塌實。

 



在伊朗電影“天堂的孩子”裡,主人公小阿里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夢寐以求的獎品──那雙並不漂亮的小鞋子,他想讓妹妹每天都穿著它,而不是光著腳去上學。他被別人推倒了又爬起來再跑,情急之下,竟然衝到了第一名,對於他來說,幸福的底線僅僅是:為別人著想。

 



當老師欣喜若狂地祝賀他,主辦單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時,阿里竟然難過得流下了眼淚。雖然冠軍能夠得到更豐盛的獎品,卻不是阿里最需要的,他不凡沒有得到原來想要的鞋子。而且連僅剩的一雙鞋子也跑壞了。在哪個百味雜陳的時刻,也許你會想,能夠擁有你最急需的就是最幸福的。

 



當我們在茫茫紅塵中奔走,陷在名與利的泥潭裡不能自拔時,驀然回首,才發現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發的原點,而當初我們卻堅信它在更遠的遠方!

 



給自己的幸福畫一條最淺的底線,我們才會從最平常的日子,最瑣碎的事情裡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一位護士




在一個很忙碌的早上,大約是8:30,一個大約八十歲的老人家,想找一個醫生幫他拆線.他很趕;但醫生正在幫人做手術,所以,他一直在等,不停地看錶.當時這個護士自己不是太忙,看著老人家好像很趕似的,自己又沒什麼好做,好吧!讓我來幫他拆線吧!我叫那個伯伯先坐下,然後,我再把傷口上的布一層一層地拆下,一邊拆一邊和那個伯伯閒聊.護士小姐特然好奇地問:[為什麼你這麼趕?] [是呀!因為我約了人9:00,真不好意思,麻煩了你!]護士好奇的想: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應該不用上班的了,什麼事情讓他那麼趕呢?老人家說:[是呀是呀我要趕去老人療養院陪我的老婆吃早餐.]護士小姐就更加好奇:[啊呀!原來入了療養院啊!沒有什麼嘛?]老人家答:〔啊!沒事了,柏金遜症罷了,都好一段日子的了.〕護士小姐幫他拆好了線,看一看錶:〔哎呀!你會遲到,怕不怕你的太太會擔心你呀?〕老人說:〔不會,這五年來她都不認得我了,我去不去,其實她都不知道.〕護士小姐很好奇地問:〔o下!她已經不認得你五年之久啦!?你還每朝早去?〕老人笑笑口,拍拍護士的手說:〔她不認得我,但我認得她,那就可以了.〕跟著他就慢慢轉身走了.護士看著他的背影,眼淚慢慢地落下來了.她自己想:這就是我需要的愛情.真正的愛情不只是身體上,不只是講浪漫氣氛;真正的愛情是接受,接受以前的對方,現在的對方和將來的對方.無論他以前是怎樣,現在或將來是怎樣,

 



快樂的人不一定要最好的.快樂的人是把他所有的都看成最好的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就看我們送出什麼樣的波。如果你認為所有的男人

都不是好東西,那你會吸引到的就是所有壞的男人;就算有些並不算壞,但

也別指望他能帶來什麼「好東西」。因為那些好的男人,那些好東西,

跟你的「頻道不同」,又如何搭上線呢?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什麼樣的人,

就會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喜歡喝酒的人,會跟喜歡喝酒的人聚在一起;

喜歡說人是非的人,他的朋友也是喜歡搬弄是非;愛賭的人交往的必然是愛

賭的朋友。正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跟你是不是雙胞胎或連體嬰無關。就像在某個餐會上我們跟旁邊的陌生人閒聊,

而在談了一會兒之後,才驚奇的發現,那個人竟然是很近的親戚,或是那個人

是你某位朋友的朋友,這是常有的事。

因為振波相同的人會互相吸引,所以那對雙胞胎會同時聚在同一家酒吧喝酒,

也就不足為奇了。套句俗話說的:「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管一個

酒鬼去到哪裡,他很快就會找到其他的酒鬼;不論一個賭鬼到了哪裡,

他很快也會跟其他的賭鬼混得很熟;如果是一個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

沒錯,他周遭的朋友必然也是臭氣相同的人。

換句話說,你本身就是個磁鐵,你所有的思、言、行會形成一個磁場,

吸引那些和你相近的人、事、物過去。你去看那些成就非凡的人,他們的朋友

必定也絕非等閒之輩。所以,我們只要看誰跟什麼人交往,就可以知道他是怎

樣的人;只要知道他有什麼樣的朋友,

就可以看出他的為人。觀其友而知其人如果你問年輕的受刑人第一次吸毒和犯

罪跟誰在一起,答案總是千篇一律:「我和朋友在一起。」

觀其友而知其人。與玫瑰在一起久了,也會沾染到花的芳香;與狗躺在一起的人

,就會有跳蚤。只需看一個人結交哪一類的朋友,

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反過來說,你只要看看身邊的朋友

和經常和你來往的人,也可以看出自己是怎樣的人。如果你的朋友都很笨,

那你可能也不會太聰明;如果你的朋友都很優秀,那你必定也不會太差;

如果你的朋友都做一些雞鳴狗盜的事,那你絕對也不會是什麼正派的人。

你的朋友是一面鏡子,可以顯示出你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很不夠意思

,讓你失望,請回頭看看自己,你是不是對朋友也不夠意思

你是不是也讓他們失望?如果你的朋友很小心眼,喜歡斤斤計較,

請回頭看看自己,你是不是有時也很小心眼?也喜歡跟人斤斤計較?

如果你老很遇到討厭的人,請回頭看看自己,你是不是也是一個讓人討厭的人?

整個情況就是這樣,我們只會吸引到跟我們「同類」的人,

我們只能接觸到與我們思想頻道和振波相同的東西。你心裡想的是誰?有些人

或許覺得不解,比方你非常討厭愛發嘮叨的人,

為什麼你卻遇到一個喜歡吹毛求疵的上司,

而你的伴侶或男(女)朋友也很愛發嘮叨?

這要怎麼解釋?你喜歡浪漫,為什麼你的情人

卻像個呆頭鵝?你很重承諾,卻經常遇到一些信口開合、言而無信的人,

為什麼?不是說我們只會吸引到跟我們「同類」的人嗎?

問題就出在你的念波。沒錯,你很討厭愛嘮叨的人,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

會如此討厭「這類」的人?是不是因為你的父母、你的親友,

你的舊情人,甚或你自己也是這類的人,對嗎?否則你怎麼會「特別」討厭呢?經常,

某些我們最討厭、最不願去想的人如仇人、敵人、

分手的情人或傷害你的人,卻反而愈常出現在我們腦中,為什麼?因為你

「特別常想」的就是那個人。假如今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整個心情

都受到影響。「我討厭他,」你告訴自己:「我再也不要理他」、

「我不會去想任何有關他的事了!」但是,當你進出辦公室的那一刻,

「心裡想的」是誰?整天下來最常出現腦海的又是誰?是他,對嗎?

這即是為什麼你很討厭愛嘮叨的人,但你卻老是遇到這樣的人。因為你

腦中「最常想的」正是「他們」,因而把「同類」的人都吸過來,明白了嗎?

問題是來自你的念波。所以,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客戶或你的

伴侶是個愛批評又難以取悅的人,請你看看自己,是否你多多少少也是這樣,

或是你對這類的人有特殊的「信念」,諸如:「我最討厭吹毛

求疵的人」、「老闆,客戶、男人或女人都是愛挑剔又難伺候。」

這些念波從你的心裡發出,當然會吸引「同頻道」的人。如果你喜歡浪漫,

情人卻像個呆頭鵝,也請你看看自己的內心,也許你內心對浪漫有著不同的

信念,比方你相信「浪漫的人都不切實際。」、「浪漫的男人都

比較花心。」這些信念可能從別人那裡聽來的,也可能來自你父母、

親友給你的告誡。你雖然喜歡浪漫,但卻不希望自己的對象是個花心又

不切實際的人,因而你所發出的念波所能吸引到的,自然是正派務實的

「呆頭鵝」。說白了,你對浪漫的想法其實是很不





浪漫的。同樣的情形,你說,你很重承諾,為什麼會遇到一些信口開合、

言而無信的人?那很





可能也是來自你童年的信念,也許你的父母曾被倒過債,曾被親友出賣過,

或許他們曾一再對你說「人都是不能信賴的」、「再好的朋友也

可能騙你」……這些話一再的叮嚀著你,成為你思想和人格的一部分。

因而現在的你,對任何人都很不信任,即使你很重承諾,但你發出的卻是

「不信任」的波,這就是為什麼你老是遇到一些信口開合、言而無信的人。

為什麼我老是遇到這樣的人?你所能吸引到的都是跟你振波相同的

人,這點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你一定也聽說過,有些人工作換了又找,

找到又換,但似乎總是遇到同樣的上司,遭遇同樣的問題;

有些人婚姻結了又離,離了又結,但似乎總是遇到同樣的人,遭遇同樣的問題,為什麼?答對了,是念波。就拿最近剛跟男友分手的護士

小倩來說吧,這已經是她第九次失戀了。「那個負心漢,說什麼他有多愛我,

全是騙人的。他跟別的男人沒什麼兩樣,都是說一套做一套。」

她懊惱著說:「唉!為什麼我老是遇到這樣的人?」「那是一定的,」

我告訴她:「如果妳認為男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那你會遇到的,

當然都是那些說一套做一套的男人。」道理很簡單,我們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就看我們送出什麼樣的波。如果你認為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那你會吸引到的就是所有壞的男人;就算有些並不算壞,但也別指望他能

帶來什麼「好東西」。因為那些好的男人,那些好東西,

跟你認知的「頻道不同」,又如何跟你搭上線呢?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這樣的人?

現在你知道了吧,你會一再遇到同樣的人,遇到同樣的事,

直到你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發出的波為止。把好運吸過來聽過能量場嗎?

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一個「能量場」。能量場像

磁鐵一樣,會把相同的人事物「吸在一起」。正如同前面所說的,酒鬼會吸引

其他的酒鬼,同時也會被其他的酒鬼所吸引;一個積極進取的人

,周遭必然也都是積極進取的人。所以如果你希望成功,就必須多跟成功的人

在一起;希望快樂,就多跟快樂的人在一起。無論你希望在身

上創造什麼,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把自己變成一個磁性的中心,創造出你

希望的能量場,那些和它近似的東西自然會被吸引過來。

如果你希望能遇到好事,那麼就應該盡其所能去做一些好事,而後好運自然會

降臨。當好運降臨,又會吸引更多的好事。一旦你了解這個秘密

,你自己也可以創造你想要的一切。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所追逐的最終目的只有二個字 --「快樂」。記得有一次我吃飯時,突然間在潔白的米飯

中發現一個黑點,仔細一看,是一隻蟑螂,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還好屍體還很完整。                                                                                                                                           於是我請老闆過來,用很愉快的語氣告訴他:「老闆, 飯很好吃。」                                                                                  老闆:「哪裡,哪裡,你過獎了。」                                                                                                                   「這裡,這裡,你看連蟑螂都要來分一杯羹。」                                                                                                          老闆一看,果真有一隻喪生稻米之鄉的蟑螂,二話不說,立即換上一碗新的白飯,並附贈一杯飲料。當時,我的朋友就覺得我很奇怪,碰到這麼倒楣的事,他們都 已經快食不下嚥了,我還能心平氣和的跟老闆開玩笑,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事實上,我的快樂是其來有 自!因為蟑螂本來就在飯裡面,我只要去吃這碗飯,就只有三種可能:                                                                                                                                           





一、沒發現,直接將蟑螂吃到肚子;                                                                                                                


二、吃掉半隻蟑螂以後才發現;                                                                                                                      


 三、還未鑄成大錯前就發現。                                                                                                                           風來了,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風沒來 過一樣;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像雲沒來過一樣;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清澈的潭水,也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                                                       


       同樣的,心胸寬大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


      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樣,


      雲過了,不留痕跡。                                                                                                              像堅韌的竹子一樣,風過了,不留痕跡。   

 



    我是何其幸運碰到第三種最佳狀態,又可以讓我只花一份錢,卻吃了二碗飯,還





 賺了一杯飲料,當然快樂得不得了。





  或許很多倒楣的事件發生之際,不愉快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是人之常情,我們





 也不奢求自己是聖人,不能生氣或悲傷,但我們總可以要求自己,事後再想想有沒有





 什麼值得慶幸的事,如果有,想辦法找出來,如此一來,生活中就會充滿著喜悅。總





 之,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





 願意去發現而已;快樂的人懂得惜福,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而會去珍惜自己擁有什麼。

朋友!你發現快樂了嗎?別忘了與人分享喔!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慶節放假,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項任務,哄上小學的外甥。姐姐叮囑說:不能讓他玩
遊戲,少看電視,要以課外教育為主。我拍著胸脯答應下來,因為這可是我的長
項,反正把腦子裡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出來,啟發啟發他也就是了,於是我們的對話
就開始了。


 1. 鑿壁偷光
我:漢朝時,一個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學。晚上,因為家裡窮,點不起蠟燭,他就
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借用鄰居家的燭光看書 ……
外甥:等等,他為什麼不開燈呢?
我:因為沒有電。
外甥:是因為電力緊缺?
我: (氣喘吁吁) 不是,漢朝離現在兩千年了,那時還沒有發明電。
外甥:哦。 (停頓) 他什麼時候鑿的洞?
我: (愣) 嗯?晚、晚上吧。
外甥:晚上?晚上他不是看不見嗎?怎麼鑿的?
我: (語塞,停頓) 那、那、那就是白天吧?
外甥:白天還有工夫鑿洞?幹嗎不用這個時間看書?
我: (再語塞) 這個、這個我記不清了,咱換一個故事再講。

2. 孔融讓梨
我:東漢時期,有一個四歲兒童叫孔融,他吃梨時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大人吃 ……
外甥:等等,是幾個大人?是他父母嗎?
我: (做了準備) 不知道,就算一個吧。
外甥:那還剩幾個小梨?
我: (語塞,皺眉頭) 好像一個吧?
外甥:我明白了,大的梨肯定是催熟的,不好吃。小的肯定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
我: (恨不得給他兩巴掌) 咱再換一個講。

3. 曹沖稱像個
我:三國時期,有個小孩子名叫曹沖。外國人送給他父親一頭大象,父親想知道這頭
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曹衝來稱 ……
外甥:舅舅,停停,我知道。把大象殺了,割成一塊一塊稱完後加起來就行了。 (得
意洋洋)
我:( 瞪大眼珠子)那是禮物,不能殺的。
外甥: (這下輪到他語塞了) 那大象是怎樣送過來的呢?
我: (有些惱火) 可能是用車吧。
外甥:那肯定超載了,看看司機的罰款單就知道重量是多少了!
我: (聲音發顫) 再、再換一個。

4. 草船借箭
我:三國時期,孔明接到周瑜的命令,要他在三天內打造十萬支箭 ……
外甥:舅舅,等等。箭是什麼?
我: (問題終於靠譜了,心裡很高興 )就是帶尖的,古代用弓發射出去的一種先進武
器……
外甥:噢! (若有所思) 比CS 裡的槍還厲害嗎?
我:沒有。不過那時候沒有槍,只有箭。
外甥:好,那您接著講。
我:一天早晨,趁著大霧,孔明帶著十餘艘紮著草人的小船出發了。
外甥:天為什麼有霧了?
我:孔明預測的。
外甥:他是天氣預報員嗎?
我:不是,是他算的。
外甥:他是瞎子?算命先生?
我: ……(頭重腳輕了) 我、我、再、再、再換一個,我還就不信我講不完一個故事。

5. 四面楚歌
我: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爭霸 ……
外甥:爭霸是什麼意思?
我:就是爭奪、競爭的意思。
外甥:哦,就是 PK!
我倒 ……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上帝召集了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吃飯。
           
吃完飯後,上帝取出了一雙翅膀。
           
「我有一樣東西想要賜給各位,如果你還滿喜歡這件禮物,就可以把它拾起來放在背上。」
           
動物們一聽到有禮物可以領,便爭先恐後地擠到了上帝的面前。
           
但是當他們看到躺在地上的翅膀時,不禁面面相覷地互望著,心想,把這麼笨重的東西放在背上,累死才怪呢
           
動物們在看了翅膀一眼後,紛紛坐回座位上。
           
最後,一隻小鳥走過來,看了看地上的翅膀,心想,上帝應該不會虧待動物們,所以這個看起來滿笨重的東西,或許是一種恩賜。
           
於是,小鳥就把地上的翅膀撿起來,在背上。
           
過一會兒,小鳥輕輕地試著揮動翅膀,沒想到不但感覺不到動,反而還更盈地飛上了天。
           
許多動物目睹此景,心中後悔也來不及了。
           
大家認為會增加負擔的東西,反而使小鳥輕盈的飛了起來。
           
正如許多時候表面上看來是挫折、打擊或是挑戰的事件,反而給了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裡住著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在他不斷的辛苦建造下,終於完成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裡交貨,當他黃昏回家時,卻發現他的房子起火燃燒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所以還是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當大火終於滅了的時候,只見這位樵夫手裡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裡不斷地翻找著。
            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裡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的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的叫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裡捧著的是一片斧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
            只見樵夫興奮的將木棍嵌進斧刀裡,充滿自信的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
            成功的人不是從未曾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後,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年前,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   長。校長的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的說「我們要見校長。」
            祕書很不禮貌的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祕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可是他們卻一直等在那裡。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校長不耐煩的同意了。
            校長很有架子而且心不甘情不願的面對這對夫婦。
            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

            的生活很快樂。
            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裡為他立一個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
            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的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的看了一下條紋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裝,
            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學校的建築物超過七百五十萬元。」
            這時,這位女士沈默不講話了。
            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
            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
            「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
            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而哈佛的校長覺得困惑。
            就這樣,史丹佛先生夫人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史丹佛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我坐著公車,悠閒地翹著腳。

 



一手玩著髮絲,一手放在腰上。
    突然,有個人站到我座位旁,

 



點了頭就低著首坐到我旁邊。
  我斜瞄了一眼,只覺得像個骯髒的流浪漢,

 



所以還厭惡地打開窗子怕有異味。

 
    我沒再看過他一眼,整個臉都撇到窗景那一邊

 



,剛好是夜晚,所以窗外盡是橙紅的燈光。
     我突然想起,跟朋友約好的時間不知到了沒。
     平時我沒戴手錶的習慣,只好轉身問身邊的人

 



:「請問,現在幾點了?」
我還帶了動作,比了比手

     他把整個手放到我眼前,我盯著那閃閃生輝

 



的金錶有點詫異。
       抬頭剛好看到他的笑容,他用流利而簡單的

 



英文跟我問候著
        他還遞上一張名片,頭銜高的嚇人的名片。
    其實他是剛好去溯溪,穿得很休閒,為了看鳥

 



,趴在地上把衣服袖口都磨黑了

   他說他很喜歡東方人,還一直說台灣女孩很漂亮

 



。若非,我英文差到極點,跟他聊到半途就很想落

 



荒而逃,他大概就會知道我曾把


   他當流浪漢看待吧……只是自從那次後,便很

 



深刻地感到,以貌取人,自己將失去很多

 



或許是失去一次奇妙的邂逅,或許是失去

 



一個朋友。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會門口有一個啼哭的小女孩,牧師看見了就上前問她:『你怎麼了?!』小女孩哽咽的說:『有太多小朋友了,教室沒有位置了!』

牧師看著這位小女孩衣衫破舊、也不似其他小朋友被父母裝扮的乾淨整潔。牧師心想,主日學孩子多了,這位從貧民窟來的孩子自然地就被擠出教室了!於是,牧師牽起女孩小小的手,走進教室找了個位置讓小女孩坐下來上主日學。

這位小女孩因為牧師的愛很受感動,心裡很感恩,在她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定。兩年後,在貧民窟的小女孩因為生病而死亡了!女孩的父母知道小女孩生前常常到這個教會上主日學,於是請了牧師來幫小女孩舉行告別式。

牧師抱起了小女孩,有東西從小女孩身上滑落。牧師撿起來,是一個破舊的錢包,從裡頭抽出一張字條,幾個歪歪斜斜的字落在上頭:這是獻給神,要把小小教會建得大一點,讓更多的小朋友能上主日學。

錢包裡頭的總共有五亳七分。這件事被寫下來,傳了出去,有一位地主看到了,決定要將一塊地賣給這個教會,以『五毫七分』 的價錢賣出。小女孩費盡全力到她死前才存五毫七分。實在沒法估量五毫七分到底是『多麼的少』,但它卻成就『何等大的事』。

您是否常常認為很多的想法還沒付諸行動前,就被現實的困難壓死了!?我們活得比這位貧民窟的小女孩辛苦嗎?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 拖地 清理..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
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的價值就是 --「有用」





  郭台銘





  鴻海集團總裁,民國 39 年 10 月 8 日 生,中國海專畢業





  人生-------






我的人生規劃大概分 3 個階段來看:   25 歲到 45 歲 是一個階段, 為錢做事 ;





  45 歲到 65 歲 是另一個階段, 為理想做事 ;  65 歲退休以後 ,我希望能 為興趣做事 。





  為錢做事 , 容易累 ;  為理想做事 , 能夠耐風寒 ;





  為興趣做事 , 則永不倦怠 。





  我退伍後創業, 25 歲到 45 歲這前 20 年,是為了賺錢、生存。





  人家說我是「台灣科技首富」,我說其實是我沒有做財稅規劃,讓人家計算出





來有多少錢,應該是台灣「首笨」。





  但是,有了錢,才可以實現理想、追求興趣。





  工作------





  我覺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我自己的嗜好,頂多打一場球、游個泳,來放鬆自己就夠了。





  我認為所有『 工作 』要有三個壓力: 時間 、 品質 與 成本 。





  有壓力 ,才稱得上是工作,不然就是玩耍。





  既然工作難逃壓力,就要有一套方法來管理流程,也就是 紀律 。





  製造業要紀律,我認為研發更要紀律。





  我常說,在 我的字典裡沒有『管理』兩字 ,只有 責任 。





  你答應的事本來就要做出來,這種責任心就是研發最重要的紀律。





  很多朋友對我說,台灣比我有錢的人不少,但是像我這麼有錢還這麼努力工作





的人,就不多。譬如不景氣,我們難道沒有衰退的藉口?





 





  但是我沒有去培養個人的興趣,我們一分一秒都要努力。怎麼可以衰退? 除非





太陽不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





  工作 是我的 興趣 , 做生意 就是 全 身投入 ,而且 不為物欲 。





  生活------





  個人生活上,我真的沒有興趣花錢,這是生活習慣,不是裝出來的。





  很多人有錢,喜歡去收集名貴的東西欣賞,或是去太空探險。我對這種比較





「自我」的興趣,不會去做。  我就是故意不要讓自己在物質享受上站在頂尖,而是告訴自己要經過努力,才可以再上一層。





  這就是 我的哲學 ,人應該要給自己『 訂定目標 』,把工作做到 最滿意 的





地步,  同時告訴自己將來還有機會 達到頂尖 ,給自己一個追逐的空間。





  優點------





  我沒什麼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 勤能補拙 」。 「 勤能補拙 」的原因,來自於 我自認為是個負責任的人 ,該做到的就要努力達成。





  人笨 , 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有責任、有智慧的心。





  現在聰明人太多了,肯負責、有智慧的人太少 。





  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就是 -- 『 有用 』。





  大家都聽說郭老闆很兇而不敢靠近,現在如果有哪個年輕人敢寫信來要求幫郭





老闆提皮包,這種年輕人才具上進的胸襟。





  順境的人生誰都會走,只是速度快慢;人一定要學著走逆境,而且愈年輕愈





好!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曼娟)
   這個故事是移民美國的表哥,透過e-mail告訴我的。

 



 他前兩個月從亞特蘭大 飛納許維爾,準備回家去過年,飛機從洛杉磯飛抵亞特蘭大機場,漫步走到登機口 附近,候機的人並不很多,但是,有兩個穿著迷彩軍服的年輕美國大兵很顯眼的坐在那裡。 我表哥心想,他們一定是空降101師的軍人,因為101師就駐紮在田納西州與肯塔基州的邊境,納許維爾則是附近最大城。 依航空公司的規定,登機卡上會給次序號碼,順序排第一的通常是頭等 艙,表哥雖然是坐經濟艙,但是由於已是銀卡會員,所以排到第二批登機。當廣播第一批乘客登機時,兩個年輕軍人立刻站起身準備登機,表哥心裡想,軍人的待遇還真的提 高了許多呢。輪到第二批登機時,他將要走進登機口,便看見一個人,行色匆匆,拿著大包小包公文封,趕過來問工作人員,現在是第幾批登機?當他聽到是第二批時,便站到一邊安靜等待,我的表哥赫然發現,這個人不就是納許維爾的市長比爾普賽爾嗎﹖

 



 市長只坐經濟艙, 上機後,表哥確定了兩個年輕軍人真的坐在頭等艙。

 



 表哥看見市長仍抱著大包小包,後面跟著的應該是他的秘書,也抱著大包小包,而他們竟然坐到表哥後面一排,經濟艙的位子。一位空服員從機艙後面端出一瓶香檳和兩個杯子來,經過表哥附近時,一位好事的乘客問說:香檳啊,怎麼不給我們?」

 



 空服員面帶微笑的對那位先生說 :「你有沒有看到前面那兩位士兵?他們從伊拉克戰場回來出差,兩個星期後,還要回去,我們特別將他們升等到頭等艙,這瓶香檳就是給他們的。」 飛機一路平穩,快飛到納許維爾時,空中小姐廣播說:「我們今天很高興,能有兩位年輕的101空降師的士兵跟我們同行,他們為國家奉獻很多,我們熱烈的鼓掌歡迎及感謝他們。」表哥原本以為她要說的是納城市長與大家同行,結果卻是隻字未提。

 



 政治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正是她的 非凡之處。對於美國出兵伊拉克這件事,人們固然會有不同的理解與立場,可是,一個社會對於有貢獻的人物予以尊重,卻是可貴的精神。

 



 坐在頭等艙的美國大兵,讓人們認知到榮耀;

 



坐在經濟艙的市長,讓人們感受到平等。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507期今週刊》

 



在地安養 無憂向晚

 



撰文:吳錦勳、謝春滿


 

 



老化,是全民必須學習的功課。今年,「嬰兒潮世代」第一年出生的人,正好屆滿六十歲。二十年後,台灣將有五分之一人口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在銀髮潮席捲而來的同時,生育率卻滑至歷史新低,兩股力量交互衝擊,現在的你,如何思索父母,以及自己的晚年?面對老化潮,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紛紛提出「在地活力安養」的理想,由在地人照顧在地人,讓老人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快樂終老,外出工作的子女放心;也讓老長輩盡量延長健康年歲,延遲入住機構時間。在地安養的理想才剛萌芽,在台東、南投的鄉間,默默實踐中……


 

 



張紹凱(化名)今年四十出頭,平日在台北工作,已婚,有個兒子。寡居的母親一人住在桃園鄉下。六月五日早上,他正要和主管做例行報告時,手機響了,慌亂中只聽到媽媽氣喘吁吁、含混地說著,「我跌倒了……」斷斷續續間,他才拼湊出,原來媽媽洗完澡,沒注意浴室門口的積水,一腳踩滑了,重重摔坐地板,跌傷了脊椎,也撐斷了右手骨,在無人扶助的情況下,在冰冷地板上躺了一晚,隔天早晨才幾經掙扎撥了手機,語氣滿是哀怨及無助。


 

 



身為獨子的他連忙趕回家,接母親到台大緊急開刀,醫生說:「再晚一點,神經完全阻斷,以後就癱瘓不起了。」之後整整兩個月,他醫院、公司兩頭跑,晚上接替看護睡在醫院,省看護費,偶爾才能回家。太太工作之餘得獨力照料稚子,原本忙碌高壓的生活,更加無法喘息。


 

 



被「夾殺」的世代

 



他愛家,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但將來兒子會不會照顧他,他沒有把握。「這是宿命。」他身心俱疲地說:「我們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卻也是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在醫院裡,他總無由來地感到漫無盡頭,舉步維艱。看著長廊反照的懨懨燈光,他心裡吶喊著:「這漫長的折磨,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張紹凱是標準的「三明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同時得面對上、下兩代壓力的「夾殺」。他就像所有每月領薪水的平凡上班族一樣,一旦家中長輩發生意外,失去照護下一代的支援,生活無異就變成一場折磨。


 

 



他出生於一九六四年,是戰後「嬰兒潮」(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四年)末班列車的一員。人生拚搏到中場,他還是得使勁搾乾自己。他現在不僅為母親感到焦慮,也擔心兒子的成長,可怕的是,即將步入中年的他,對於「變老」,卻一點也沒準備好。他的母親,會不會是他的將來?


 

 



根據經建會人力規畫處最新統計,二○○六年,台灣地區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九 .九四%,總數達二百二十六萬人,但十年後,將迅速增加為一三%,二十年後,也就是二○二六年,將倍增到四百七十四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二○%,相當於每五個人,就有一位老人,包括張紹凱自己。


 

 



人口不斷老化,衍生出龐大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能簡化為「金錢」問題,老人年金並無法解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身心安頓的複雜需求。


 

 



活在恐懼裡的老人

 



 

 



苗栗縣公館鄉平靜客家小鎮,在去年的四月二十一日,驚傳一起自殺事件,一對七旬老夫妻在菜園中喝農藥自殺身亡。子女表示,父母感情很好,老太太罹患糖尿病二十多年,老先生又遭帕金森氏症纏身。兩名舉步維艱的老人家,應是一路相互攙扶,共同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老夫妻被發現時不僅手牽著手,而且老太太躺在棉被上。推測老先生可能擔心老伴躺在菜園會不舒服,特地為她準備的。


 

 



悲劇不只一樁。一九九八年元月十五日凌晨,位於台北縣中和市興南路二段的慈民安養中心冒出了濃煙。瞬間燃起的大火將安養中心燒毀,並造成十一人死亡、十人受傷。十一名不幸喪生的老人都是因為中風或重病,逃避不及,在熊熊大火中被活活燒死。


 

 



老人悲慘的宿命,時有所聞,老來無憂,絕非易事。曾任埔里基督教醫院安養中心看護的謝志孟說:「住在安養中心的老人,最大的恐懼,其實不在自己健康,反而每天擔心,兒女有沒有錢寄來?下個月還能不能住?還有沒有一口飯吃?」


 

 



他們活著,卻時時擔憂,社會也彷彿遺忘了這群老人,他們從原來的社會角色中被排除,從主流價值逐漸淡出,成為隱形的族群。我們的日常用語對老人充滿不自覺的貶抑,如老不修、老番顛、老賊、老廢物。台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詹弘廷一語道破:「我們社會對老人愈來愈缺乏正面的態度。」


 

 



詹弘廷曾在美國及加拿大研究老人照護多年,推崇西方國家對老人尊嚴和選擇的高度重視,尤其對媒體鄙視老人用詞非常敏感,老人權益受憲法保障。對照台灣,他感受特別深。


 

 



他擔憂:「今天我們冷漠對待老人、歧視老人,我們將錯失自己對老年的準備,未來將會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高齡與少子的雙重衝擊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超乎你我的想像!一九九三年,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數的七%,正式跨入聯合國定義中的高齡化國家之列。但是這幾年間,老化速度更像坐了雲霄飛車,越衝越快。而近年來的少子化又和老化互相加乘作用,內政部次長簡太郎指出,台灣人口除了面臨高齡化問題之外,出生率一再創新低,導致人口結構失衡,未來老化問題將更加嚴重。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台灣地區只有二十萬五千多個新生兒,總生育率降到一.一二個,僅略高於南韓,連最老化的國家日本與義大利,生育率都超過台灣。若按目前的總生育率推估,到了二○五一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高達六百八十六萬人,亦即每三個人,就有一個老人,屆時台灣就成了真正的老人國。


 

 



總生育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台灣人口呈倒金字塔形狀。未來青壯人口負擔沉重。根據經建會的推估,目前每七.二名青壯人口養一名老人,二十年後,只剩下每三.三名青壯人口扶養一名老人,到二○五一年,每一.五名青壯人口就要扶養一名老人。


 

 



簡太郎指出,當人口結構失衡,家庭結構將受到嚴重衝擊,由於父母所生的子女數較上一代減少,將造成大量老人獨居,小家庭也面臨同時照顧家中幼兒與年邁父母的雙重壓力,四、五年級生成了典型的「三明治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二百二十六萬名老人當中,七十五歲以上的「老老人」就有九十四萬人;二十年後,當台灣地區老人人口接近五百萬人時,七十五歲以上「老老人」,將達到一百七十九萬人之多,每三名老人就有一名「老老人」。


 

 



人口學者台大兼任教授孫得雄悲觀地指出,長此下去,台灣總生育率可能跌破一,就是一名婦女一輩子生育的子女數不到一人。如此,變成一個可怕的情況,等到這些少子化世代成長到青壯年時期,他們將面對愈來愈多的老人。「這麼多老人,誰來照顧?這絕不是請外勞就可以解決的。」


 

 



回歸家庭與社區

 



老化(aging)是一種挑戰,更是一門必須學習的功課。


 

 



大量銀髮族湧現,如何去照顧這麼多老人,不論是個人或社會,都面臨全新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吳淑瓊指出,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早在八○年代就提出「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新主張,意思是老了之後,要有活力地自然老化。


 

 



除了聯合國的活力老化新主張之外,「aging in place(在地安養)」這個新的概念,已經成為世界最先進國家面對老化的新趨勢。在地化是指用在地的資源照顧老人,讓老人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自然老化,不要因為老了就必須被迫搬離家園。


 

 



吳淑瓊指出,在地老化的概念最早起源於北歐國家,一九六○年代,當時照顧老人都是以機構為主,例如護理之家或養護機構,但是老人在機構中,生活拘束又缺乏隱私,不夠人性化,因此興起回歸家庭與社區的想法。


 

 



瑞典最早開始讓他們的老者回到家庭與社區中,把照顧的資源提供到家庭或社區中,按老人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務。例如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就幫他購物;糖尿病又不方便上醫院的老人,就由護理人員到家裡幫他打針,因此大量減少機構的床位。


 

 



在北歐國家實施後,得到很熱烈的回響,目前所有老化國家,都朝這個目標努力。吳淑瓊認為,讓老人在家裡自然終老,最符合人性,不得已進機構只是最後訴求。一九九七年,吳淑瓊將「在地安養(aging in place)」這個新概念,結合了聯合國的「活力老化(active aging)」,成為「活力在地安養(active aging in place)」這個全新的主張。


 

 



她指出:「二○五一年時,台灣會有三○%都是老人,三分之一老人不能讓他們當機,如果當機那還得了,如果三分之一的龐大人口,都沒有活力,死氣沉沉,那太可怕了!」她強調,老化還是要讓他有活力。


 

 



不僅常人要改變對「老化」的觀念,醫療專業對待老人也要改變。「醫療界不能認為老人生病、功能不好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認為老了就是無用虛弱、有病或失能的,要幫助他不要惡化,鼓勵他參與社會。」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也呼應吳淑瓊教授的主張,她認為,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終老是世界潮流。由於台灣傳統認為女子應該奉養父母,如果把父母送到機構是不孝的作法,加上傳統落葉歸根觀念,因此在地老化其實最符合台灣需求,也是政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安養院不是惟一選擇

 



長期研究老化問題的孫得雄認為,「人越老,對故鄉、對家越依戀。」畢竟住在自己家裡最舒服,很少有人願意住到安養院,因此蓋再多的安養院,也無法解決老人照顧問題。


 

 



根據內政部委託故鄉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台灣地區五十歲以上民眾大規模調查發現,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高達六成,認為最理想的居住方式是與子女同住,願意去住安養機構的只有一.○七%,五十到六十四歲的人,想跟子女住的比率雖然下降到四一%,但也只有一.五九%願意住安養機構。


 

 



問題在於,雖然有這麼高的比率想跟子女同住,但是子女想跟父母同住的意願卻非常低,僅約一%,且因台灣地區工作機會集中北部,子女大多在北部工作,父母則獨自在中南部生活,年邁的父母如何照顧,已成為四、五年級生共同的憂慮。


 

 



孫得雄舉父母親的例子,強調在地老化才真正符合老人需求。他的父母住在高雄岡山,父親九十歲那年,他希望父母親北上同住,但是父親到台北住了半年之後,因為沒有朋友同伴,吵著要回去,他原本不答應,但是有一天父親出門後,由於對路況不熟,迷路好幾個小時才找到家,他擔心得差點報警。這次事件後,最後只好順著父親的意,讓他回南部。後來,他的父母仍不得不到護理之家安養。可是離開熟悉的地方,老人家不見得快樂,如果有在地安養的資源可用,在北部工作的子女就不用擔心年邁父母的照顧問題。


 

 



吳玉琴認為,台灣人口快速老化,這一代的子女還願意奉養父母,但是當二十年後,台灣老年人口增加到近五百萬人,四十年後增加到近七百萬人的時候,「屆時即使你的子女很孝順,但也不一定有能力奉養你,這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


 

 



刻不容緩的行動

 



內政部次長簡太郎認為,歐美國家推動的「在地老化」或「活力老化」,其實都是「成功老化」的概念,政府這幾年來也開始體認人口老化的嚴重性,目前內政部規畫的老人福利措施,例如居家服務、居家護理、設立社區關懷據點及日間照顧中心,年底內政部將提出長期照護方案,就是希望達到讓老人成功老化的目標。


 

 



吳淑瓊提出警訊,這一代的老人,聲音小,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還沒有那麼高,但一九四六年嬰兒潮世代的老人,將是史上受最好教育、經濟相對富裕、自主意識高的老人,他們不願像過去老人一樣被鄙視;他們可能單身、離婚、失婚,對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更加重視,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是一大挑戰。


 

 



孫得雄認為,政府與民間雖然都努力面對老化問題,但做得還是不夠。吳淑瓊也點出,台灣在「活力在地安養」這個領域仍然是一片沙漠,「但現在做,還來得及,就怕拖下去,後果難以想像。」


 

 



參考資訊高齡社會加速成形20年後,台灣老年人口將多出一倍!


█人口老化速度超越歐美,安養問題更為迫切!


國別 老年人口從7%


成長到20%所費時間


台灣 32


日本 36


義大利 81


美國 81


英國 91


法國 155


資料來源:經建會


█出生率創新低


「老人國」義大利與


日本,出生率都比台灣高


國家 出生率


美國 2.0


法國 1.9


義大利 1.3


日本 1.25


新加坡 1.20


台灣 1.12


南韓 1.08


資料來源︰內政部


5大憂慮


50歲以上國人擔心……


1.自己的健康


2.經濟來源


3.自己生病(失智、失能)的照顧


4.子女照顧


5.子女奉養


資料來源:內政部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