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檢查過程中,您是否發現一些問題???
健檢病房並未經過設計,和一般病房一模ㄧ樣, 沒有什麼休閒設施,所以有太多時間讓受檢顧客無所事事,浪費很多時間空等下一項檢查
很多檢查經常是做虛工,根本得不到什麼好處,甚至浪費很多時間與金錢;那如何用最少的錢, 做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健檢項目?又要如何看健檢報告?健檢報告經常是一筆爛帳,民眾花了錢還要找罪受,根本看不懂報告上一長到底重不重要,每天生活在疾病的恐慌當中,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家庭醫師 陳皇光將多年來的經驗觀察寫成書告訴大家
陳皇光醫師說:
不要過於迷信大量及昂貴的檢查,對健檢功效產生過度的期望;其實,所有的篩檢工具的正確性都有侷限
健檢最大的功效是在預防慢性病可能導致的心血管疾病,至於癌症的成本效益還不是很好
心血管疾病的可怕是在瞬間死亡及殘障,比癌症還讓人措手不及,慢性病才是檢康檢查最佳的標的
醫院的檢查少說也有幾千種,全部都得要來一下嗎?把血全抽乾了也做不完;怕癌症?要不要每個器官都切一塊下來檢查?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全身健康檢查,做完所有可做的檢查也不能保證沒病
有不舒服的症狀請立刻就醫,而且針對不適的問題做檢查,才能快速找出疾病的原因及治療的方法,不要浪費時間在不相關的檢查,才是最符合成本(時間及金錢)效益的方法; 只要懷疑,就去做查證動作,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相信一個說法
健康檢查的價值不一定和價格成正比
如何幫自己找適合的檢查項目?最好跟自己熟識的醫師先做討論;p58”陽春麵”健檢,多半是爲了安撫阿公阿嬤及公司員工所做的政策性健檢;p65 國家每年花幾億元做很多沒有意義的檢查
台灣有一群人,只喜歡做檢查,但從來不改變生活習慣,也不接受治療
在有限經費預算前,要把目標放在致命.導致殘障及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如全血球計數.生化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及糞尿檢查,建議一定要做,因為成本效益極高;基本上驗出的病毒指標很少會隨時間改變,所以事實上做一次就夠了,不必每年重複檢查;而腹部超音波及婦科超音波非常超值,因為一個檢查可以同時看很多器官的病變,是成本效益最高的癌症檢查
幾歲該開始做”全身”健康檢查?一般人在三十到四十歲這段期間,健康已經開始亮紅燈
健康檢查若施行在”發病”到”症狀前期”之間根本沒用;如肺部出現0.2公分的惡性腫瘤,其實已經有一千萬顆的癌細胞,也已經開始轉移,但目前沒有任何工具可以找到這個小腫瘤,這就是癌症可怕的地方
常聽到一些建議:”某些疾病要三年檢查一次或者六個月檢查一次,到底根據在哪裡?
疾病出現在第一次篩檢之後,但卻太晚進行第二次篩檢,以致於疾病進入不可治癒期而遺憾終身;這也是健檢醫療糾紛最常見的來源
在健康檢查中,設立的標準值不同,就會影響正常或異常的判讀,也同時造成了誤差;有些有病的人不會被檢查出來,有些健康的人會被當成有病,所以標準值不適絕對的
健檢報告上的” 健康”與否並不是一件絕對的事, 受到標準值設定的影響;民眾發現健檢報告有異常值,不必自怨自艾或感到恐慌,應該跟醫師討論這個數值在臨床上是否很有意義?
有病且真有病的人叫做陽性;沒病而且真的沒病的人叫陰性;也有偽陰性;也有偽陽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一句文字陷阱:因為治療不等於治癒
當一個健康檢查工具不能完美時,可以結合多種工具來解決工具敏感性及特異性問題;例如利用糞便潛血篩檢大腸癌有其侷限;若加用大腸鏡檢查就可以大幅改善糞便檢查的不足,甚至取而代之
人的經驗及思考,也可以選擇及重組篩檢工具,篩檢工作才能不段精進;而醫師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如果懷疑健檢結果不準時該怎麼辦?有些是和過去病史不符合?有些是檢查結果並不合理,如血糖?影像的認知不同
通常大家都會有一個錯覺,以為檢查做完就沒事了,其實,麻煩才剛剛開始
沒有醫師解說的電腦罐頭報告,和電腦算命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