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美國的心理諮商師卓以定,從個案諮詢中發現,上有老父母、下有幼子的中年三明治,是長期被忽略的一族,但他們在社會是所謂的中堅與關鍵,一旦變化,家庭即產生問題
再來看看台灣,家庭悲劇常在新聞中出現,中年一族面臨孩子教育、父母照料、夫妻情感、職場變化、社會變動.....等問題,壓力又無從宣洩,加上東方男士深受男兒有類不輕彈的影響,一切的苦往肚裏吞,若是發生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卓醫師將近年個案、故事,集結成冊寫成〞三明治中年俱樂部〝,對多數中年人士來說是一大幅因


人到中年,子女長大成人,人生方向頓失嚴重失落;若孩子不爭氣則會更加自責,卓醫師來問診的中年朋友面臨此問題佔多數,卓醫師常跟中年朋友說:多與孩子談心,不管孩子在哪一階段,多分享、討論,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與您分享;否則,不了解孩子,問題將愈來愈多
卓醫師舉了李文博士說過的話:最好在孩子十一、二歲時,就得和他們討論自我性向的強弱和志趣,未來想從事的職業及它的優點缺點,以及父母工作的苦與樂,讓他們思考未來的前途,而不是談論將來一定要拿什麼文憑或學位,從小就要讓他們學會談自己、朋友和學校的事



1999年,南韓〞爸爸〝一書,探討中年父親角色的可悲境遇;主角原本是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卻突然被診斷出罹患惡性胰臟癌,之後立刻停止工作,但他發現自己早已失去和家人溝通的能力,他長期工作忙碌,對兒女來說是個多年缺席的父親,久而久之,家庭就沒有他存在的位置了;加上中年人常爲了自尊、愛面子、不願開口說出憂悶,而失去向家人表達的機會

 



另外,亞洲男性將自己工作上的表現,當成是一家之主該有的成就,以致成為工作狂;但當從職場退下來之後,常會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與家人相處,常會造成情緒起伏
卓醫師提醒中年男性有苦就要說出來,應養成〞家庭比工作更為重要,正視家人的情感和真正的需要,並學習成就、挫折、失落、振奮等情感和家人(妻子)分享;為人父親者要主動走回家中,和妻兒共享]天倫之樂,共創家庭的融洽氣氛與兒女一起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相信兒女也更樂意通力合作照顧父母,因為父母以往謂他們留下來的,全是珍貴的回憶,這是珍貴的人生寶藏

                 卓醫師夫婿-----神經科醫師呂子樵





與長輩相處;兩代間實在不必要什麼事都要知道,大家隔一層距離反而比較好相處,畢竟我們兩代間有些想法很不一樣;照顧慢性疾病家屬,該量力而為,除了自己之外,也得尋求一切可行的其他社會管道

 



在長期照顧慢性病患的過程中,心中難免會有怨氣即漸漸麻木的感覺,這是自然表現無須太自責,可將他視為個人修行的時機,以此培養自己的成熟度、愛心、仁心和責任感及利他的同理心

 



必須懂得接納大自然定律,需懂得愛自己,才有餘力愛別人;否則父母孩未倒下,自己就先垮了

 



父母的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結束,他們在生前帶給我們的教誨和影響,永遠在我們心中;這份愛的遺產,將永不止息



     對於職場問題,卓醫師說;整個大環境問題的丕變,並非個人的錯;經常調整
     自己、嚐試改變、增加自己附加價值提高自信心,以泰然自在的心面對職場的
     變化,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壓力的漩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