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新生沈芯菱,從13歲開始,帶著相機凸全台灣,五年多拍了25萬張照片, 多數是草根小人物的工作臉譜和社會底層的生活百態,紀錄著一群被忽略的人; 未來,他將持續壯遊到每個角落,發現最可貴的台灣生命力,永續做公益

如果說:"人生是一趟旅行,您怎麼走?"

30雜誌這一次規劃的話題:"幸福,從志工旅行開始",談的就是志工旅行

 IMG_30雜誌 副總編輯 林孟儀.JPG

 

何謂志工旅行?
(1)志工旅行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也稱公益旅行,責任旅遊;在台灣起步較晚,比自助旅行更深入,比海外遊學團更便宜,既有服務責任,又可有旅行的樂趣
(2)義大利西西島,每年小丑節,便廣邀各國年輕人扮小丑當志工;芬蘭曾辦”鳥人大賽”,請各國青年”搞飛機當志工”;法國還曾邀請古蹟維護志工,讓年輕人就住在城堡裡
(3)只要動機和態度正確,語言能力和所學專長都不是問題,而且是環境保育,文化節慶,古蹟維護,考古活動,都可以是志工服務的項目
(4)前年,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執行長丁元亨,到日本擔任富士山淨山志工;今年暑假,他將率領第一批台灣青年志工去蒙古,住蒙古包,幫忙採收夏季農作,並帶台灣童玩拜訪當地育幼院的小朋友

志工旅行的四堂課
(1)第一堂課: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A)致力推廣志工旅行概念的旅行作家 褚士瑩說:”公益旅行最正確的態度,根本就不該有光環,必須很明白,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B)有一私立大學獲政府全額補助,招募30位同學組成國際志工服務團,到柬埔寨偏鄉的華語學校教兩週中文,不少同學發現沒有吳哥窟行程,就不參加了; 其實,扣掉適應期和週末, 實際服務天數只有七天,以當地老師月薪來看,每ㄧ位同學只做了價值台幣850塊錢的事,而政府卻在每人身上花了近五萬塊,剩下的所有納稅人幫忙同學買的19歲夏天美好回憶;如果把這150萬直接捐給柬埔寨小學,可以聘更好的老師,添更好的設備
而且當地人必須放下手邊的事,犧牲自己的時間,給你難得機會,滿足你的體驗;其實,你能給人家的幫助其實很有限,還反倒增加別人的負擔
(C)歐美政府鼓勵甚至贊助年輕人到海外當志工,都已經體認到這能帶給青年世界觀,成長的機會, 但絕對不敢奢求青年在這段服務期間內,就能改變世界
(2)第二堂課:從生活中養成服務習慣
(A)總是玩到三更半夜才回家,週末還把住校的髒衣服帶回家給媽媽洗,不會收拾自己房間,幫忙到垃圾,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年輕人,侈談志工旅行;一個沒有服務習慣的人,根本就不配去志工旅行
(B)參加志工旅行前,ㄧ定要從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做起,在生活中養成服務習慣;要在志工旅行的那兩週突然變成聖人,是不可能的
(C)清華大學 李家同教授也認為:”做志工,何不從家門口做起”
(3)第三堂課:行有餘力,可扮演世界公民
(A)志工應從身邊,生活上做起,行有餘力再以旅行方式,赴偏遠鄉鎮,到海外,推己及人;而為什麼要去海外做志工?台灣都幫不完了?一直是國際志工服務的爭議點
(B)世界是連動的,如果有能力,為什麼不互相幫忙,讓知識,
觀念互通
(C)願景協會不僅帶年輕人出國當志工,也邀請國際青年志工,到雲林台西服務
理事長 許福棟認為,參與國際社會的公共議題,受到了衝擊和刺激,會啟動思維上的改變,進而反思台灣
志工旅行,不ㄧ定要出國才行;但出國後,帶著”我又能為台灣做什麼?的問號歸來,何嘗不是埋下ㄧ顆未來改變台灣的社會種子
(4)第四堂課:理解別人真正的需要
(A)在偏鄉地區較電腦,學英文;有時志工很挫折,小孩很難過, 家長也很反彈;他們或許不需要徒具形式的學英文, 電腦,他們只要你陪他們打棒球,去泳游,讓他們感到快樂,自信被關心;李家同教授就說:”這個社會其實不是需要志工, 而是需要愛與關懷”
(B)褚士瑩認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想給別人是最好的, 卻沒有去思考,對方到底需要什麼?”
(C)大陸網民安豬,成立有名的”一公斤”網站,呼籲年輕人在旅行途中,多背一公斤為沿途偏遠社區代所需物質,旅遊也順道行善;但這物資交給誰?又如何被分配使用?越是廣義的個人志工旅行,越需要落實” 給的責任”才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