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不斷在佛法與人心之間,發掘新的關係,牽動新的連結;每隔一段時間,法鼓山就要推出依個新方案,帶動社會的關懷與教育;他認為,如果不推出新方案,就如同一塘死水,沒有活力

長期跟在師父旁邊的作家 潘煊,紀錄很多他的事蹟,並即結成冊為"聖嚴法師作珍貴的身教"

IMG作家 潘煊.JPG 

1989年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1992年提出”心靈環保”
除卻內在的汙染,清空種種的干擾,隨時保持安定,純淨,宛如ㄧ片清淨心田,是靈感綻放的最佳狀態,這就是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

1994年提出”四環”觀念環環相扣

”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地擴大到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


1995 年的心五四運動
提升人品的主張: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自己與自己相處好,才能與別人相處好;依個人在肯定自我,提升自我;

”安心”在於少欲;

”安身”在於勤儉;

”安家"在於敬愛;

”安業”在於奉獻”


解決困境的主張:”四它”;

"面對它":正視困境存在;

”接受它”:接受困境的事實;

”處理它”:以悲智處理困境;

”放下它”:處理後心無罣礙
IMG_0171.JPG 

 

1998~1999年;
(A)安定人心的主張:”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B)與人相處的主張;”四感”感恩:使我們成長的因緣;”感謝”:給我們歷練的機會;”感化”用佛法轉變自己;”感動”:用行為影響他人
(C)增進福祉的主張”四福”;

 

 

 

 

 

 

 

 

 

 

 

 

 

 

 

”知福”:知足常樂是最大的幸福;”惜福”珍惜已經擁有的,發揮最大永續的功能,是最好的儲蓄;”培福”:應用擁有的資源,成就自己,利益他人;”種福”:盡心盡力,量力行善IMG_0282.JPG

聖嚴法師談創意?
(1) 創意是”言人之所未言,做人之所未做”
(2) 當一個人遇到瓶頸,如何給自己ㄧ個有創意的態度?遇到瓶頸就像被關在黑牢般的瓶子中,非常痛苦;禪宗告訴我們,把它放空了,瓶中無物,連瓶子也無,瓶子不存在,瓶頸當然就不存在了;而瓶頸不存在, 並不是瓶頸自動消失了,而是人對瓶頸部掛礙,不執著,不受限,自然而然就有轉機的空間

聖嚴法師談隨遇而安
(1)聖嚴法師以”雲水”形容流動的自己;出家人叫做雲水僧,就是行雲流水,有時是雲,有時是水;我是個十方人,到處行腳,以天下為家,以不定為自己的安定,隨遇而安;ㄧ般人認為漂泊好像無依無靠,常講要”落葉歸根”,我沒有這觀念
(2) 21世紀是居無定所的世紀,聖嚴法師以移動來看人類足跡;原始人逐水草而居,蒙古人把家背在身上走,西藏人趕著羊群遊牧,還有流浪的吉普賽人;如今到了高科技時代,也許早上到東半球上班,晚上就回到西半球的家, 不能移動就已經落伍了;p76我們要做榕樹,根鬚處處,全球無國界
(3) 人之處世都會有動有靜,要能淨中清明,動中安定;
ㄧ個修行人應是上與君王對坐而不以為尊貴,下與乞丐同行而不以為卑賤,沒有地位的觀念,沒有得失的觀念,隨遇而安,隨處與眾生廣結善緣
(4) 用禪修的心對待所處的環境,就不會跟世界起衝突,也沒有想到要去計較什麼,抗爭什麼?或拒絕什麼?IMG_0460.JPG

在生活禪中,放鬆身心
(1)深深去品嚐咖啡的味道,感覺咖啡經過喉嚨,經過胸口的感覺,這就是禪修
(2)靜靜看一株草,看一棵樹,看一片葉子,雨滴的聲音,雨滴的樣子,雨花的美感,都可以欣賞;當你專注地欣賞一樣事物時,心情馬上平靜下來
(3)生活即修行,未必需要多深的學問,應用簡單的觀念與方法,練心,調心,關照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清淨,寧靜,沒煩惱, 有慈悲,有智慧

*聖嚴法師回應挑戰
 這一生,是在挫折中走過來,是在被重重打擊阻擾中走過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還可回頭,要是回頭沒路可走怎麼辦?只要還活著,還有一口呼吸,就有無限希望,就有無限可能

*聖嚴法師的輕鬆自在
沒有銀行老本,沒有土地房子,因為連身體到最後都不是自己的,那些身外之物怎麼會是自己的?用這種心態及觀念來看一切的財富,看一切的事業,看一切生活中的物質享有;他隨時隨地讓自己保持一個窮人的狀態,在物質上沒有任何擁有的心態,即使將來有一天,被讚歎,被紀念或者被批評,都與自己無關;留於人世間的名字,止步過是一個符號罷了;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人生,不論貧富貴賤,自己都能很積極,很快樂,很幸福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