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想過?若人生可以重來,您願意在哪個階段開始?又想彌補些什麼?或把握些什麼?

這一屆的奧斯卡獎,有三部得獎作品,”貧民百萬富翁”/”為愛朗讀”/”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不僅是文學改編,而且都以倒敘式的劇情,來探詢人生?

p.5到處有人談佛法.JPG 

圖:聯合文學/"重來" 作家 李欣倫 提供 

聯合文學雜誌 執行主編 鄭順聰說:"人生最快活的ㄧ件事,就是閱讀完文學著作後,再去看電影;讓文學藝術與電影藝術,交叉進行比較

順聰說:"教授曾要求讀過原著在觀賞改變電影時,藉由文字在腦中模擬的影像,與銀幕流動電影做比對;文字改編成影像訂有落差,沒有孰是孰非,只有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達到高峰者,才是真理"

聯合文學 主編 鄭順聰.JPG 

”貧民百萬富翁”由暢銷小說”Q&A”改編;”為愛朗讀”改編自德國文學”我願意為你朗讀”;”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一片,來自同名短篇小說

”貧民百萬富翁”
(1)曾導過’猜火車””海灘”導演丹尼鮑伊,這ㄧ次因”貧民百萬富翁”成了當紅炸子雞
(2)他的電影永遠關於逃離,他的八部電影宛如八個寓言故事,主人翁都是ㄧ個男孩,不惜ㄧ切想逃離當下處境,去探尋那從來只存於腦海中的應許之地,一個未曾存在的烏托邦;同時,他更關切尋找烏托邦過程中,關於人的困惑/質疑/犧牲等反應,以及無可避免與人性互相違背的種種試煉
(3)貧民百萬富翁榮獲八項大獎,是好運/是實至名歸?還是命中注定
它在對的時間點(奧斯卡季)上開創對的主題(印度窺奇)與對的視野(人道關懷);大量印度語發音克服了英美世界對於字幕的恐懼,他無疑與影片尾聲的”命中注定成為戲裡戲外的一次完美呼應
(4)電影中的”糞坑奇觀”,原著並沒有,這是編劇的神來ㄧ筆;小說中的人物名及關係也不同,原著是朋友關係,電影中卻是兄弟關係

 IMG_0379.JPG

“為愛朗讀”
(1)影片以中年麥克回視過去開場,交叉剪接三組不同時代的事件;雖少了原著自省的腔調,但跨越封閉的敘事瓶頸,讓故事多了開放性的詮釋,角色也多了書展的空間
(2)電影表層是姐弟戀愛情,底層是關於二次世界大戰後關於納粹屠殺罪行的審判;事實上就是對全人類的審判,導演藉由兩個平凡人物,一個是在戰爭裡一個微不足道的警衛角色,一個是沒參與戰爭的青年,來討論道德的困境,嚴格說來,兩位主角都因偏見與冷漠,犯了殺人罪行
(3)導演說:”這是一部關於愧疚的電影,女主角韓娜對自己文盲的事實羞恥,卻對自己的罪行無覺,而麥克的道德失敗,使他ㄧ生愧疚
(4)原著作者徐林克說”在寫我願意為你朗讀”時,不認為自己在寫ㄧ部關於救贖及寬容的小說,而是寫他這ㄧ代的德國人如何看待上ㄧ代德國人如何看待上ㄧ代德國人的作為
(5)文字轉換到電影本來就有許多必然的妥協;編導在電影最終結尾安排一趟生命之旅,可理解導演以中年麥克開場,自然會畫下一個圓回到麥克身上;這與原著的主旨有相當的距離,影片的啟示也失了重心,原著以第一人稱的封閉自省意味的反諷,但電影的溫情結尾讓人溫馨

IMG_0444.JPG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1)根據原著費茲傑羅的筆記記載,班一出生就是個只剩稀疏白髮的老人, 不但會開口說話,而且以懂得要求父親給他買衣服和拐仗,父親還以相傳活了九百六十九歲的瑪士撒拉當乳名,至於母親的部份,則所知不多
(2)電影導演大衛重新調查班的身世之後,現在大家普遍相信班的父親打從一開始就把他遺棄了,而缺席的母親,則在他分娩之後不幸去世了
(3)很多人以為透過他的日記本,就可以了解他的想法,翻閱他的人生,只是翻開來卻是ㄧ大串的火星文,他似乎跟大家在打啞謎,還是沒有人細心聆聽,原來他把話都倒過來說了
(4)七十歲的外表,卻只有十歲年齡,不僅錯過了童年,也挫過了青春;班大概寧願這ㄧ切是ㄧ篇小說,ㄧ齣電影;因他養父母的膚色,在那保守年代,白人認定他是黑人,黑人有確知他是白人;非黑非白,是老人又是小孩,讓他無法規屬於任何身分
(5)到了不惑之年,是ㄧ個重要的人生分水嶺,不但事業得意,還和他的青梅竹馬共度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愈變愈年輕,他心知肚明已無可挽回,就像倒放的電影膠片,當變回嬰兒,已沒人認得他,包刮他自己也不知自己是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