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濟崛起,全球知名畫廊風行

La Vie雜誌 採訪編輯 曾璐一起探尋全球知名藝術畫廊(圖片:La Vie雜誌提供)





倫敦泰德藝廊

Tate Britain雕塑英倫美學競爭力的幕後推手旅行英國,決不能放過幾個重要的藝術景點,位在泰晤士河畔的Milbank,一棟純白的19世紀建築,巨大的樑柱,顯現出英倫皇家的氣派,這就是英國最富盛名的老牌藝廊Tate Britain,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當時藝廊擁有者Henry Tate收藏相當經典的英國藝術大師作品,最後Henry Tate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將藝廊作為國家級藝術空間,這也才開啟Tate Britain長達一世紀的輝煌歷史。由於空間有限,多元且豐厚的收藏品還需要另闢展地,Tate Britain於是在2000年於Bankside的summer street找到一間廢棄的大型發電廠,遂決定以「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作為展示當代藝術的超級美術館,聚焦英國頂尖藝術家和國際上的前衛創作,值得一提的是Tate Britain的藝術總監與策展人Sir Nicholas Andrew Serota,也是Tate Modern幕後推手,在當代藝術界的影響力有如天王級的位置。目前Tate Britain下面除了Tate Modern,還成立Tate Liverpool與Tate St Ives兩處藝術空間。Tate Britain的例子,其實也可以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從一間私人藝廊到國家級的藝術中心,除了將英國藝術推向高峰,無疑也打造倫敦成為首屈一指的美學風格都會。



倫敦蛇形藝廊

Serpentine Gallery醞釀未來建築的蛇形舞台Serpentine Gallery,位於狹長的蛇形湖泊旁故有蛇形藝廊之稱,藝廊前身為茶館,擁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年份:1934,改建初期許多人不看好這間藝廊可以帶來當代新藝術面貌,但時間證明,每年都吸引750,000人次參觀的蛇形藝廊卻有其英國當代藝術的地位,並且在2000年開始,每年都邀請建築大師以實驗性的project設計有趣的建築空間,逐漸也打開藝廊的建築特色,成為力與美結合的競技場。



2007年由藝術家Olafur Eliasson與挪威建築師Kjetil Thorsen聯手打造圓盤造型的建築體,也充滿前衛的藝術實驗價值。2月才剛結束令人驚豔的Anthony McCall展覽,他運用Solid light Film形塑的「光牆」在黑暗空間中劃出迷人的線條,宛如樂譜上的章節記號,甚至還有著超現實劇場般的特殊效果。



紐約瑪莉‧布恩藝廊

Mary Boone Gallery見證蘇活到雀兒喜的藝術演化史目前擁有兩處展場的瑪莉‧布恩畫廊(Mary Boone Gallery)於1977年成立於紐約Soho的Broadway,畫廊原先只有一塊狹小的空間,展示的是年輕的藝術家作品,然而在八零年代初期一舉以David Salle 和 Julian Schnabel兩位已經在國際深獲肯定的年輕藝術家作為藝廊表現自我特色的開端,之後引進義大利超前衛3C之一的Francesco Clemente,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George Baselitz和Jorg Immendorff與Anselm Kiefer等數量非常驚人的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在當時只是年輕的創作者),Mary Boone以挖掘新人的態度,打破單一媒材的收藏,表達藝術者原創的心聲,而活潑的創作氣息洋溢在藝廊四周,也賦予Soho區獨特的文化特性;隨著藝廊的茁壯,今日我們可在第五大道與Chelesa區欣賞那些實驗性的複合媒材作品,也可以品嘗經典的大師畫作,並兼具紐約城市歷史與新潮的兩種文化脈絡。



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ICP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穿透時間的視覺記憶空間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是由Robert Capa的弟弟,並且同為攝影新聞工作者Cornell Capa在1974年所創立。位於曼哈頓市中心,坐落在幾個紐約市著名的博物館之間,主要目的在於保護過去影像以及保證攝影藝術的將來,目前ICP國際攝影中心除了陸續舉辦規模盛大的影像展覽之外,並且成立了附設的紐約國際攝影學院,提供攝影愛好者專業且豐富多樣的攝影教育課程。   ICP國際攝影中心的展覽區是由Gwathmey Siegel與其建築設計團隊所設計,其設計專注於展場空間條件的完美協調性,以最先進精密的光線控制與空調系統,提供影像作品最完美的展現空間。此外,絕對不容忽視的是Gensler建築事務所為紐約國際攝影學院所擴建的分館亭子,以大片的玻璃外牆將屋外的景色納入分館入口處的視野所及,配合燈光設計師Stephen Bernstein與Scott Richardson的巧思,以明亮銳利的光線襯托出Gensler固有的簡潔線條,為ICP國際攝影學院塑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現代化建築標記。



紐約Gagosian Gallery

縱橫藝術拍賣市場的金蘋果英國當代藝術雜誌《Art Review》每年皆會從全球當代藝術界中挑選出100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相關人士,而最新的Power 100排行榜的第二名即為紐約知名畫商Larry Gagosian。這位具國際藝術市場影響力的畫廊老闆除了自身精準的投資眼光外,更積極地從美洲橫跨至歐洲大陸擴展自己畫廊 Gagosian Gallery的事業版圖,並建立其畫廊於國際當代藝術上的重要地位。在八零年代時,Larry Gagosian發跡於西岸,將現代和當代稍有名氣的藝術畫作賣給不動產商及娛樂圈人士,開始建立人脈及鞏固個人的事業基礎,1985年正式將事業從西岸轉至東岸紐約,第一間是位於雀兒喜(Chelsea)二十四街的Gagosian Gallery。Larry Gagosian對藝術投資的遠見及於國際拍賣市場中屢次突破拍賣記錄的佳績,讓許多重量級藏家El Broad、Sl Newhouse、David Geffen和此次Top 100裡排行第七名的Charles Saatchi 等都與Gagosian Gallery保持長期的良好關係。這位曾於2004年被《Art Review》稱作 「世上最重要的藝術商人」的Larry Gagosian,目前於全世界擁有八間畫廊:東岸紐約三間、西岸加州兩間和倫敦兩間之外,去年年底更將觸角延伸至古都羅馬。



東京Gallery Ma 間 美館圖

從人間築起空間與時間的三元對話由日本東陶(TOTO)公司出資,成立於1985年10月的「ギァラリ-˙間」,是日本長期關注建築設計發表的專業藝廊。從其取名運用了日文裡對「間」的獨特概念──建築是「人間」(按,日文漢字之「人間」即意指人類)、「時間」、「空間」交互連結而成──便可明白「ギァラリ-˙間」的成立目的,在於保留並傳達活躍國內外的知名建築家與設計師,對於建築設計的想法理念、哲學思考等。「ギァラリ-˙間」主要以獨立策展、辦理建築相關講座活動等方式,提供社會大眾與建築師、設計家一個交流平台,並長期外聘安藤忠雄、杉本貴志、川上元美、黑川雅之等知名日本建築設計家成立營運委員會,提供策展企畫建議。



如2001年所展出的「住宅的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全方案模型和家具展」,便是由當時東京大學建築學科的安藤忠雄研究室企畫,由研究室學生發起,加上他校學生花四個月時間,根據柯比意遺留的圖紙與草圖,復原了106個1/200的住宅模型,引起熱烈迴響。除在日本各地巡迴外,「ギァラリ-˙間」2006年亦曾來台展出「日本現代住宅精選展──21世紀的住宅論」,為其成立二十年來第一次的海外展覽。本次展覽以住宅的斷面模型、外觀模型等,將日本如伊東豐雄、安藤忠雄等數十位日本建築大師的作品,藉著時間軸的方式呈現,以討論日本的住宅文化,也成為當年度台灣建築設計界討論的一大盛事。



大阪graf bld.

讓藝術成為日常風景graf是由藝術家豐嶋秀樹、設計師服部滋樹、家具達人荒西浩人、工業設計師松井貴和木工野澤裕樹為主的「生活與藝術」設計團隊,2000年開始在大阪中之島區以五層樓的空間graf bld,規畫出salon、dining room、shop/showroom、和gallery的複合式使用空間,視藝術為「Art is an everyday object」強調當代藝術家在創作之際,以實驗性的概念融入生活之中,進而跨越了時空藩籬,允許無限創意的可能。位於5樓的藝廊空間,graf和不同的當代藝術家合作,特別是在視覺藝術方面,從奈良美智的A to Z project獲得大成功,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大眼娃娃小屋





日本國寶級前衛藝術大師草間彌生,將作品擴張至整個空間,以詭譎、分裂性、華麗的色彩,引發不安的想像;近期舉辦的松本 力展覽,他則是一位動畫藝術家,運用童趣的粉鉛筆勾勒出週遭環境反射於心的感觸。除了散播日本當代藝術的迷人景致,graf這幾年更有所謂「graf village─無國界創意村」,像是邀請泰國藝術家來到日本展覽,將5樓的牆面與屋子作一番改造,呈現活潑的藝術氛圍,此外,graf團隊也與藝術家合作,設計出一系列值得收藏的傢俱物件,讓藝術與生活零距離,graf在大阪、東京與英國皆設置辦公室,作為國際間更為頻繁的設計藝術交流據點。



東京資生堂畫廊

Shiseido Gallery美的傳承者資生堂畫廊成立於1919年,是日本最資深的畫廊,戰後基於社會責任轉為非營利藝術空間。資生堂畫廊每年舉辦的「樁會展」開始於1947年,是以其標誌為名的藝術家聯展,以日本藝術家作品傳達企業對美感的追求;其他的定期聯展還有期待將前衛藝術帶入生活的「Life / Art」和發掘日本藝術新秀的「Shiseido Art Egg」。資生堂畫廊同時展出國內外藝術家個展,如蔡國強、Robin Rhode、大卷伸嗣等,兼顧學術性。畫廊位於銀座資生堂大樓地下室,附近還有Hermes旗艦店8樓的Hermes Forum藝術空間,以及以冷調當代為主的小柳畫廊Gallery Koyamagi,不可錯過。



東京

magical. ARTROOM培養新秀藝術家的魔術師想過藝評家、藝術家、收藏家可有怎樣的合作嗎?magical. ARTROOM便是由這些藝術圈重要人物合組的藝術空間,有感於日本藝術產業的缺乏活力,因此期待以年輕新血藝術家的爆發性展覽撞擊東京藝術圈。magical. ARTROOM成立於2006年初,現已經成為日本年輕另類藝術家的代表,國際媒體甚至評之為「新日本當代藝術」。magical. ARTROOM的性質介於商業畫廊和替代空間之間,並且和其他畫廊保有良好關係,成為畫廊挖掘新秀的重要平台。magical. ARTROOM現正由六本木原有的畫廊地址遷出,預計將於6月份惠比壽於重新開幕,同棟還有讓美術愛好者等待已久的Nadiff書店新館,將成為東京藝術的新必朝聖之地。



蘇黎世Foxx Gallery

新興普普藝術的極致表現蘇黎世老城區內的眾多畫廊中,只有Foxx Gallery能百分百抓住過往路人的眼光,落地窗內那幅笑容燦爛的海蒂(Heidi)肖像是當地藝術家向大師致敬的作品,更是Foxx Gallery的不換招牌。



Foxx Gallery兩層樓空間內,除一樓的常設展與二樓的特展空間外,還開放倉庫讓熟門道的客人自己挑選喜歡的作品,而戶外的小型日式庭園內,在夏日午後也不定期舉辦藝術同好交流會。業主Claudine Bandi將自己的一切投注普普藝術上,並選擇人文藝術氣息濃厚的蘇黎世Rindmarkt上成立Foxx Gallery。從1993年成立迄今,Claudine不僅與Charles Fazzino 、James Rizzi、Döring, Jörg、Volker, Kühn…等歐美各國普普藝術大師合作,長期展示他們的作品,並將霓虹普普藝術人Romero Britto介紹給瑞士當地的藝術狂熱者。此外,Claudine也積極地投入藝術家培訓計畫,在瑞士發掘出像Vinc…等具潛力的新興普普畫家。



巴黎Lieu Commun

窺見另類巴黎的美學個性店位於巴黎最in的瑪黑區,Lieu Commun從藝術性的角度包裝整體空間,讓包括Matali Crasset、Blonde Music、Misericordia 和 Veja在內的四個巴黎獨立設計團隊能長年在此展示各自包括家具、服飾、音樂…等方面的創作。除了四人各自的設計作品外,彼此之間合作過的案子,與各自代理其他品牌,也都不訂時地現身於Lieu Commun中。Lieu Commun在挑高的水藍空間內,運用樹枝造型的隔板與牆面上的手繪,巧妙地隔開展場上的各款作品,無論是單一鏡頭或整體畫面,全都與Lieu Commun刻意營造出的大自然氛圍相融合,並與Veja與Misericordia將公平貿易(fair trading)與環境保育概念帶入時尚設計產業中的訴求相呼應。跳脫一般精品店與概念店的形象, Lieu Commun對與背後籌辦的設計師們而言,是能夠迅速並有效地與參觀者溝通交流創意概念的地方。以「平凡」為主題,將設計與創意帶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比利時Gallery 113

發揚搖滾熱情的風格私房庫Gallery 113 於07年10月開幕,這間位於比利時的國際級獨特文化複合體, 聘請了六十位員工,把藝廊和show room合而為一,同時是Arne Quinze自己的工作室,和發表自己最新作品的展示空間。Arne Quinze說:「Gallery113的獨特性,是因為它不是任何一間普通的studio,而是一個創造性的平臺」。





走入Gallery 113的展覽空間,你會被那些具有原創性、誘惑力、爆發力、Self-made的作品感到震撼,這裡的藝術品洋溢一股活力的象徵,也投射出Arne Quinze自我個性,了解他的生平故事,我們可能以「街頭搖滾樂隊長」來形容他,會比「設計師」身份更貼切,這位個性不造作,缺乏基礎教育,十五歲就無家可歸,整日混摩托車黨的街童經歷,讓他懂得獨立學習的精神,在這段成長歲月中,在牆壁揮毫讓他找到自己的天賦,他把所有創作能量都貢獻在車站裡的火車車廂、隧道和牆壁上。塗鴉與繪畫,是唯一讓他繼續活下來的動力。現在,這些奮鬥精神並未在他身上消失,而是轉化成把強大的鬥志,透過熱情的雙瞳,將藝術與設計合而為一。



首爾 Maison Hermes Dosan Park

以裝置藝術拼貼城市時尚光影低調中展現雍容的時尚氣息,位在首爾江南鷗狹嵉Dosan Park愛馬仕旗艦店,是繼巴黎、紐約、銀座後成為第四間引人矚目的時尚藝術旗艦店。將藝術獨立出來的精神,顯示愛馬仕對於美學空間與創作者的作品擁有獨到的眼光,6,542平方公尺的寬廣面積,規劃出Emile Hermes珍品的博物館,一間專屬藝術展覽的設計藝廊,以及結合咖啡與花園的複合餐飲空間。



立基於韓國與歐美當代藝術的藝廊空間,首展以Daniel Buren的《色彩的光影》作為與空間的呼應,透過整齊切面的正方形玻璃與繽紛的色彩光束,勾勒出愛馬仕的時尚特色,妝點出詩意的視覺饗宴;近期更以韓國及具潛力的裝置與錄像藝術家Donghee Koo展出名為《Synthetic Experience》的個人展覽,集結攝影、裝置與一爐,構築藝術家在生活中的細膩觀察。有趣的是,愛馬仕藝廊自開設以來,展出不少新媒體藝術家作品,賦予空間的活潑性,連在東京的藝廊也展出美籍藝術家Sarah Sze的個人展,突顯消費城市中,日常生活的有機體與自然環境的對話



台北寒舍空間

五星級飯店內的璀璨火花博物館式的飯店經營,在歐美國家已非新聞,但在台北城中,想要在五星飯店內品嚐藝術還是件新鮮事!喜來登飯店由古董收藏家蔡辰洋和妻子賴英里兩人經過多年籌畫,五年時間的大力整修,在飯店地下一樓四百坪的空間裡,開設寒舍藝術中心。



去年正式將藝術中心切分為古美術區「寒舍古董」與今藝術區的「寒舍空間」,由寒舍古董負責人王定乾、與寒舍空間負責人賴英里分別掌執經營。踏入寒舍空間,欣賞周春芽桃花系列的畫作,或是從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家曹暉的擬真動物雕塑中,體驗藝術家最深厚的創作力量,甚至你也可以發現台灣新一代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素材發揮想像力的奇妙世界,這些寶貴的珍藏與飯店內的特殊氣氛,形成一種互相映照的趣味,就連飯店內的客房也擺放不少藝術品,不少國際旅客也在此領略華人藝術之美。

台北VT非常廟

濃過酒精的頑強藝術分子當村上隆提出「新人創作者培養皿」的概念,而舉辦了「Geisai Museum」藝術學園祭時,台灣是否也有這樣的地方?台灣的新型態藝廊「VT非常廟」,在其夜店形式的經營外表下,不僅藝術家、策展人放鬆交流討論的場所。由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陳文祺、涂維政、姚瑞中、胡朝聖、陳浚豪、吳達坤、蘇匯宇及何孟娟等人的合作下,開辦了這間獨特的藝術廟。多方廣納是VT非常廟的一大特色,從小有名氣的新銳藝術家,到活躍網路的宅創作,都是其挖掘的對象。



在沙發音浪催化下,畫作和絲絨垂掛你儂我儂,比酒精還濃的藝術分子,突破人體細胞壁,源源不絕地滲透:或以裝置,或以派對,或在DJ擦盤的樂音大放,振聾發聵那平日疏於照料的美學基因─是的,藝術不可思議地在此出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y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